原告诉称
高某新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确认双方签订的协议无效;2.返还拆迁款2362258元;3.本案的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1983年7月8日,原告之父高某鹏与被告签订协议,约定:高某鹏以2300元将位北京市丰台区S号房屋出售给被告。高某鹏于1990年10月1日去世,高某新是高某鹏的长子。原告认为,被告不属于B村集体组织成员,亦不属于农业户口。根据房地一体原则,买卖房屋必然涉及宅基地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此外,涉案房屋及宅基地现已拆迁,拆迁补偿款已由被告领取,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之规定,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须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综上,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协议无效,被告因该房屋取得的拆迁款应返还原告。故,原告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如所请,维护原告合法权益。
被告辩称
刘某杰辩称,协议书是双方自愿签署,高某新也知情且签字,购买房屋后,宅基地通过村镇两级政府已经审批给我,我交纳宅基地使用费,翻建了房屋,且买卖一事已经长达38年,原告的诉求没有依据,且违背诚信原则,故我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高某霖未作陈述。
法院查明
高某鹏与钱某莉系夫妻,育有一子高某新,一女高某霖。高某鹏于1990年10月1日报死亡,后钱某莉死亡。
北京市丰台区B村S号原系高某鹏老宅。1983年7月8日,高某鹏与刘某杰签订《协议书》,载明:“高某鹏经与长子高某新协商,愿意将现有房产卖给刘某杰。买卖双方商定房款贰仟叁佰元整……经乡政府和买卖双方商定,买卖双方必须遵守下列协议:卖方高某鹏和长子高某新任何时候不得再向乡政府要新的宅基地。买方刘某杰以上宅基地只有长期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但刘某杰有房产权。乡政府准许该房一次性翻修重建和增建。任何时候不得转让与买卖。
刘某杰通知同意翻修房后暂借给高某鹏二老一间房住,直至二老寿终为止。该房产权仍归刘某杰所有,任何人没有继承权。以上协议一经成立,双方应当信守履行,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卖房人处有高某鹏、高某新签名及手印,买房人处刘某杰签名并摁手印,落款处加盖北京市丰台某乡人民政府公章。刘某杰表示协议签订后,其向高某鹏支付购房款2300元,向村里支付了宅基地使用费。
协议签订后,刘某杰于1983年8月经审批在该宅基地上翻建房屋,其提交《社员盖房审批表》,载明:生产队意见:同意该户在本院盖房;大队意见:同意生产队意见院内翻建伍间;公社意见:同意乡政府意见院内翻建伍间。生产队意见处签有支委书记签名字样,大队意见处加盖北京市丰台某乡人民政府公章,公社意见处加盖北京市丰台区办事处建设科公章。审批后,刘某杰拆除原有房屋新建房屋五间。
另查,刘某杰为城镇户籍,后户籍迁入S号,并一直居住至拆迁腾退前。
2016年12月16日,刘某杰(乙方)与北京市丰台区B村民委员会(甲方)签订《北京市宅基地房屋腾退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按照“安置房补偿的方式”对于权属于乙方的宅基地、房屋及附属物进行房屋腾退补偿安置,达成如下协议:甲方对权属于乙方在本项目腾退范围内坐落于丰台区B村S号的宅基地、房屋及附属物进行自主腾退。认定被安置人口共5人,甲方应当向乙方支付宅基地腾退补偿总价3391258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本院前往B村委会调查《协议书》签订情况,村委会函复:因年代久远有些问题无法核实,经查询,刘某杰社员盖房审批表加盖红章的原件在档案室存放,已经找到。
本案中,高某新认为1983年7月8日签订《协议书》时,刘某杰系居民,其无权购买宅基地上房屋,故《协议书》应属无效,并据此要求刘某杰返还宅基地的拆迁补偿款。刘某杰对此不予认可,其认为某乡政府在《协议书》上盖章进行确认,且经乡镇两级审批翻建,已经实际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该《协议书》系有效合同。
裁判结果
驳回高某新的全部诉讼请求。
收藏 0 支持 0 反对 0
声明:该作品系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相关知识整合,遵守本站规章制度发布。如果涉及商誉、版权等相关问题,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相关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准并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删除处理。【投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