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426037149
律师咨询电话:13683504317

为您解决房产法律咨询问题

专业房产律师累计已帮助 1000W+ 个用户

如何看待市场化高端养老

2024-04-06 03:24:51 0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项目,包括万科、光大、远洋、北控、保利等在内纷纷在京布局高端养老机构。北京房产律师哪个好?但记者调查发现,高端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高档化趋势明显,这让许多对养老项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支持

  高端养老有何不可

  高端养老院收费昂贵,不必用酸葡萄心理吐槽。诚然,大家都希望养老院环境优美、服务诚挚、价格亲民,都希望能被有尊严地养老。可是,养老资源与需求呈现的关系是僧多粥少,优质养老资源更为稀缺。究其因,还是养老的需求量太大,政府兜底的公共普惠性养老院,还难以满足大众化需求。这样的状况下,政府一边增加养老投入,一边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领域,布局多样化的养老,不失为一步好棋。

  逐利是资本的目的,民营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初衷不是做善事,而是为了赚钱。毕竟,他们不是慈善机构。房地产律师哪个好?当然,这些民营企业不是傻瓜,他们会平衡好价格与入住率的关系,将利润最大化。动辄每个月1-4万元的收费,这些高端养老院会不会吓退所有老人?不会。普通人或许会对高昂的收费咬牙切齿,但高收入的老人则期待能有高端的养老院。

  民营资本进入高端养老领域不是坏事,同样能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试想,如果没有高端养老,高收入的老人也必定与低收入者竞争养老床位。目前,一些原本做“平价”养老机构起家的企业也开始向高端化的路线转型,目的就是利润,大家不必诧异。当高端养老机构饱和后,他们自然还会把目光投向低端养老,只是前提是能确保盈利。

  可以预见,我们将长时间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但社会化养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益的补充。不少网友吐槽高端收费的养老院,却羡慕这些养老院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社会化养老的焦虑。房产专业律师哪个好?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养老院,不能仅在数量上发展,还要在质量上提升。如果政府仅在意养老院的数量,而忽略了服务质量,养老院的入住率畸低,反而是一种浪费。社会化养老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黄齐超

  ●反对

  有违普惠大众初衷

  动辄每月上万元的项目价格,显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其实,企业参与养老市场的开发,推出养老服务项目,一方面还要结合老年群体的经济实力,多层次、多渠道增加供给,毕竟能够享受高端养老服务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另一方面,养老服务项目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明确,应当推动养老服务项目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要满足众多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防止今后在养老服务项目上奢华化、攀比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部门就已经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这一规划,对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来看,一些房地产等大型资本企业投资养老机构,基本上都将主要消费人群锁定在了中高端以上,收费动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一个月已经屡见不鲜。而一些原本做“平价”、“平民”养老机构起家的企业也开始向高端化的路线转型。如此一来,显然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导向,促使养老项目上的高档化,加剧养老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基于此,发展养老项目也需要政策指导,需要切好养老市场这块“大蛋糕”。毕竟,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并且有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选择,才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一些高档养老项目上,不宜一哄而上,尤其是要大力增加中低端养老项目的供给,防止养老项目上的竞相攀比。不然,高档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和项目越来越多,而众多普通老年人却只能望“养”兴叹,显然将会引发那些经济条件不太优越的老年群体的心理不平衡和更大的失落感。

  唐卫毅

  ●提醒

  构建多层次养老模式

  在商言商,民营资本要从高端养老项目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原本做“平价”的养老机构也向高端转型。事实上养老机构豪华化不仅北京有,别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只是价格因地而异。今天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政部门的公立养老院,另一类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市场化养老机构,豪华型养老都出现在后者。

  公办养老院享受财政补贴,公益性收费,质优价廉,如果公立养老院数量足够多,那么大多数有养老需求的老人都会选择公办养老院。但现实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大开院门,因此很多地方的公办养老院都设置了入住门槛。以北京为例,就明确规定公办养老机构只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失能或高龄老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人四类群体。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只为“穷老人”雪中送炭,理所当然。对于“富老人”而言,愿意出高价进豪华养老机构享受优质服务,也不存在障碍。真正的困惑是,“夹心层老人”怎么办?

  所谓“夹心层老人”,就是中等收入的大多数老人。“夹心层老人”面广量大,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夹心层老人”,有着巨大的养老需求,然而进不了公办养老院,进不起豪华养老院,养老成了绕不过的难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老有所养正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庄严承诺。中国的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有别,中国的养老问题有中国国情,要义在于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模式,而更是因情制宜。如何化解“夹心层老人”缺少合适养老机构的难题,需要顶层设计、政策倾斜、机制保障、社会合力。奚旭初

  ●建议

  政府做到管放结合

  在市场决定的规律下,引导和激活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优化和改善时下养老机构结构性问题。但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具有高度的民本性和公益性,如同“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养老设施也要体现“用来住的”这一核心原则与定位,让普通人真正能住得起,还能住得好。总的就是收费相对合理,但又能获得相对优质的服务。

  为此应把握“管放结合”的原则,并寓管于放,于放中严格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提供优惠的政策,给投资与建设养老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土地、税收、金融、信贷方面的优惠,或者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此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鼓励不是纵容,放活也非放纵。强化管理才能正本清源,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高价不是养老,普惠才是王道。一方面,虽然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合理的利润空间和成本区间,还得由政府来管控,不能由企业任性而为。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比如房价的虚高、药价的泡沫,都已成为民生之痛。

  另一方面,要避免养老设施的高档化和收费的高昂化,离不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并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进行分级打分,像酒店一样评定星级并控制收费上限,对乱收费的行为给予严惩。

  最为关键的是,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体现公益性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并最终体现政府的托底之责。于此,公共服务的触角应延伸到基础保障上来,通过新建一批优质的养老设施,不断提升总量并满足需求,或者整合既有的养老资源,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多管齐下才能最终破题。

  唐伟

  ●三言两语

  兴建“高档型”养老机构,只为高端消费人群提供服务,将众多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拒之门外,显然偏离了养老事业普惠大众的服务宗旨。

  ——张西流

  高端养老也是养老,它的出现满足了部分高收入人群的需求,也能分流一部分涌向公办养老院的人群。

  ——宋鹏伟

  各种模式皆有利弊,“大而全”的成本自然高,“小而美”的模式也不是没有成功经验。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不断探索,以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各方参与养老事业,以解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养老需求。

  ——柯守

  不能把福利性养老和盈利性养老混为一谈,不能把板子打在逐利的开发商身上。

收藏 0 支持 0 反对 0
延伸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相关知识整合,遵守本站规章制度发布。如果涉及商誉、版权等相关问题,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相关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准并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删除处理。【投诉通道】

延伸阅读